狗伤人事件,何时休? | 民法典 | 侵权 | 刑法 |深圳律师 | 北京律师在深圳
这是徐鸿鹏律师个人法律博客第64篇文章【公司纠纷与刑事辩护】。
近年来,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宠物狗逐渐成为许多家庭的成员。然而,宠物狗带来的不仅是陪伴与欢乐,近年来频发的狗咬人事件,也引发了公众的高度关注和社会的广泛讨论。特别是在2024年,几起狗咬人事件的发生,暴露了宠物管理中的重大隐患,涉及的法律责任问题成为热议话题。
这些事件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社会问题?有哪些法律规定能为受害者提供保障?
本文将通过分析近期的典型案例,梳理我国现有法律责任,并对比日本、新加坡等国家的处理方式,探讨我国如何应对这一问题。
一、2024年中国狗咬人事件回顾:责任究竟该由谁担?
2024年1月,上海某小区发生一起金毛犬咬人事件。一名60岁女性在散步时被一只金毛犬突如其来地袭击,导致面部严重毁容。事件发生后,狗主人未能及时控制犬只,据《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》,狗主人未能尽到管理责任,遭到警方处罚并被要求承担全部医疗费用。
2024年3月,北京市朝阳区一名7岁儿童在公园玩耍时,被一只藏獒突然扑倒,导致面部、颈部严重伤害。经调查,狗主人未依法办理养犬登记,也未给犬只佩戴牵引带。最终,狗主人不仅被罚款,还被要求承担医疗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责任。这起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大狗管理问题的关注。
2024年4月,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一名3岁男童在公路旁玩耍时被突然跑出来的一只“哈士奇”攻击咬成重伤,还没来得及注射第五针狂犬病疫苗,被咬小孩就出现了发热、恐风、狂躁、吞咽障碍等狂犬病症状,于5月9日抢救无效不幸离世。涉事犬只当天被事发地村民打死,但是,截止目前,狗主人仍未找到,只能初步判断涉事犬系无主流浪犬。
2024年5月,广州市发生一起流浪狗咬人事件。一名38岁男子在晨跑时,被一只流浪狗突然扑倒并咬伤,导致左腿骨折,并伴有严重出血。调查发现,流浪狗并无明确主人,事件无法追溯责任人。此事件引发了社会对流浪动物管理的讨论,并催生了政府对流浪犬管控加强的呼声。
2024年6月,深圳市一名38岁女性在社区公园内散步时遭到一只未拴绳的罗威纳犬袭击,导致腿部骨折并需住院治疗。调查发现,狗主人未办理养犬登记,也未采取任何必要的安全措施。法院最终判决狗主人支付医疗费用并处以罚款,同时考虑到其管理责任失职,责令其承担更多民事赔偿责任。
2024年8月,成都市发生一起恶性狗咬人事件。一名70岁老人在公园内被一只斗牛犬袭击,导致面部严重伤害,经紧急手术治疗后仍未恢复。警方调查发现,该狗主人未办理合法养犬手续,也未按规定看管犬只。法院判定狗主人承担所有赔偿费用,并处罚款,此外,狗主人还面临一定的刑事责任。
二、我国现行法律对狗伤人事件的责任规定
随着社会对狗咬人事件的关注度日益上升,法律对此类事件的处理也逐渐得到重视。我国现行法律对狗伤人事件的规定主要涵盖民事赔偿、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等方面。
《民法典》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:“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,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;但是,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,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。”
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七十五条规定:“饲养动物,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,处警告;警告后不改正的,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,处两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。驱使动物伤害他人的,依照本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。”
(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四十三条第一款:“殴打他人的,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,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,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;情节较轻的,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。”
《动物防疫法》第九十二条规定:“对饲养的动物未按照规定接种疫苗的,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,预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。”
地方性法规:各地如北京市、上海市、成都市等地方性法规明确要求狗主人对犬只进行登记、接种疫苗、佩戴牵引带等管理措施。对于未履行这些义务的狗主人,将面临罚款、处罚甚至行政拘留的处罚。
三、日本与新加坡对狗伤人责任的处理方式
看完我国的条文规定,我们也先来看看周边国家的规定:
(一)日本
日本对狗咬人事件的处理非常严格,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了狗主人应承担的责任。
民事责任:根据日本民法第718条,宠物的“占有者”需对因宠物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,包括医疗费、误工费等。赔偿金额没有固定标准,可能根据具体情况而定。
刑事责任:如果因狗主人疏忽导致他人受伤,主人可能面临最高30万日元的罚款;若伤害严重,甚至可能被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100万日元以下罚款。在一些情况下,如饲养烈性犬只并导致伤害,狗主人需承担更严格的法律责任。
(二)新加坡
新加坡对宠物管理同样有着非常严格的法律规定,尤其是在犬只伤人事件发生时,狗主人必须承担全部责任。具体条文如下:
《动物保健法》:要求所有宠物犬必须注册,且定期接种疫苗。在狗伤人事件发生后,狗主人必须承担所有赔偿责任。
《公共卫生法》:对于未按规定管理狗只,导致伤害他人的,狗主人不仅需要支付赔偿,还可能面临罚款甚至监禁。
三、比较分析
日本和新加坡在宠物管理方面具有严格的法律体系,养犬人对犬只的管理责任明确且严苛,狗咬人事件发生时,法律规定狗主人必须承担民事和刑事责任,且受害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。
其实,通过条文我们可以发现,我国很多地方都有遛狗牵狗绳的规定,但是,真正执行的有多少呢?
为什么狗咬人事件频发?我国亟需采取哪些措施?
法律执行力度不足
目前,我国对于饲养狗伤人的处罚方面责任仍较轻,且在部分地区的狗管理法律执行不到位,一些狗主人未依法登记、管理和约束犬只,导致犬只伤人事件的发生。部分地方政府未能加大对养犬行为的监管力度,也未对狗主人失职行为进行有效处罚。
养犬人法律意识薄弱
很多养犬人缺乏法律意识,往往忽视了宠物管理中的安全隐患,未能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,导致狗伤人事件时有发生。加强养犬人的法律教育,提升其责任意识,是解决问题的关键。
流浪狗管理不到位
我国流浪狗问题严重,且流浪狗常常缺乏疫苗接种和管理,容易成为公共安全的隐患。如何有效治理流浪狗并减少其伤人事件,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。
改进措施:
加强法律执行和监管力度:地方政府应严格执行养犬管理规定,加大执法力度,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,尤其是在狗伤人事件发生时,确保法律责任的追究。
提升养犬人法律意识:通过广泛的普法宣传,增强养犬人的法律意识,确保狗主人自觉履行管理责任。
加强流浪狗管理:各地政府应加大对流浪狗的
管理力度,加强流浪狗收容、救助工作,防止流浪狗成为社会隐患。
五、结语
狗咬人事件的频发不仅仅是个别现象,而是反映了我国在宠物管理、法律执行及公共安全等方面的不足。通过完善法律体系、加强执法力度和提高公众意识,我们可以有效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,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。同时,借鉴国际经验,改进宠物管理政策,将为我国社会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环境。
哪天,没人敢在街上不牵狗绳了,这类事情才能被遏制。
徐鸿鹏律师,北京市隆安(深圳)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,原就职于北京市某检察院,北京律师派驻深圳分所,专注于民商事争议解决、经济犯罪刑事辩护、刑事合规、加密货币犯罪研究、政府和企业法律顾问等领域。
联系方式:联系电话13691688640、电子邮件xuhongpeng@longanlaw.com
地址:北京市隆安(深圳)律师事务所